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English

95 亿收购饿了么之后:美团苦战阿里,滴滴松了一口气,腾讯呢?| 深度

2018-02-28 20:10

饿了么张旭豪

即便双方都异口同声地表示不回应市场传闻,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只剩下时间问题。

综合多方消息,饿了么已经完成和阿里的协议,只等三个月后交割。这场 95 亿(一说是 90 亿)美金的豪赌不仅是新年之后最引人注目的交易,其引发的震荡同样引人关注:阿里收购饿了么意欲何为?张旭豪又将何去何从?外卖、新零售的下半场战局将沿着怎样的轨迹继续展开 ?王兴又将如何面对?

阿里的大棋:从外卖到新零售

实际上,早在收购之前,阿里早已对饿了么实现控股。

2017 年 6 月,阿里提交的 SEC 文件显示,在 2017 年 4 月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增持了饿了么,总投资金额为 4 亿美元。其中,阿里巴巴投资了 2.88 亿美元,1.12 亿美元由蚂蚁金服出资。阿里巴巴持有饿了么约 23% 的股权,加之此前的投资,可计算阿里系对饿了么持股总占比达 32.94%,已取代饿了么管理团队,成饿了么最大股东。而作为创始人和 CEO 的 张旭豪 ,个人股份已被稀释到 2%。

如果仅仅是为了外卖市场这杯羹,阿里大可不必如此费钱费力——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考虑到饿了么目前的估值约为六七十亿美金的现实,95 亿美金出价诚意十足,同样也见阿里决心十足。收购饿了么这步棋,阿里是下在了外卖市场,但它真正觊觎的还是新零售这盘大餐。

有消息称,完成收购之后饿了么未来将进入餐饮新零售的队列。

年初,阿里巴巴的线下生活服务平台口碑已经从蚂蚁金服旗下划归至阿里巴巴集团体系内。张勇也将口碑视为整个阿里新零售架构的一环,并形成了四个集团军,一是服饰类目,以天猫+银泰等区域百货落地;二是家电类目,天猫电器城+苏宁实体店;三是生鲜和快消品类目,盒马+天猫小店+安鲜达;四是口碑。

在“口碑专注到店,饿了么专注到家”指导思想之下,饿了么可以主攻以外卖为主的到家消费,口碑主攻到店消费业务。与此同时,饿了么+口碑,可以和盒马、大润发、银泰等形成分工配合,在线下的餐饮、快消、休闲娱乐、丽人等垂直行业全方位铺开新零售。

阿里豪掷重金,看重的是饿了么几百万商户资源,末端强大的配送团队,还有三四线城市的积淀,这些都可以跟阿里的新零售做一个战略的协同,形成化学反应。

另一个则是饿了么庞大的蜂鸟配送大军,作为各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运力,300 万注册的蜂鸟配送员将成为阿里新零售帝国中最重要的物流末端配送力量,为阿里新零售“1 号工程”盒马鲜生以及其投资的一众商超提供即时配送服务,而这,将大大提升阿里整个新零售的运作效率。

这些物流末端配送力量,会像毛细血管一样,帮助阿里探索更广更深的领域,将对阿里的新零售帝国产生战略意义。

美团如鲠在喉,滴滴松了一口气,腾讯呢?

而这次收购消息后,美团将直面阿里的挑战,竞争激烈的外卖、新零售市场再添变数,新的战争看起来一触即发。

2017 年第 4 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在外卖市场份额上,合并了百度外卖的饿了么 达到 49.8%,美团位居第二。

在 2015 年底美团为了不交出控制权,选择了鱼死网破的方式从阿里巴巴的怀抱挣脱转投入腾讯怀抱。阿里卖出了大部分股份,并积极扶植其代理人饿了么、重启口碑与美团纠缠。作为应对,早在去年 8 月饿了么宣布收编百度外卖之时,美团内部已经成立了应对和阿里对决的作战小组。

仅从价值体量来看,美团占有优势。阿里手握饿了么、口碑和百度外卖,三者估值加起来不到 200 亿美金(口碑新一轮融资之后估值 80 亿美金),而美团去年 10 月 19 日,美团点评宣布完成新一轮 40 亿美元融资后,投后估值已经达到 300 亿美元。而且,当饿了么需要阿里为其持续供血时,美团点评已经在去年 5 月实现盈亏平衡,账上实际储备资金超过 30 亿元。2017 年全年 3600 亿元的交易额、330 亿元收入则向外界证明了自己。

不过,在不缺钱的阿里直接入场后,美团的这些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对美团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外卖领域仍将继续烧钱,而美团的盘子又已经端得太大。钱就这么多,美团的电影、外卖、打车、旅行领域全部都需要烧钱——外卖领域直接升级为与阿里正面肉搏,电影票领域的猫眼也在于阿里的淘票票竞争,旅行也在于飞猪竞争。可以说,美团与阿里巴巴的竞争已全面升级。

当然,不要忘了,美团背后站着的是腾讯这棵大树。面对阿里的强大攻势,腾讯显然也会更加支持美团点评,死磕阿里。因为外卖市场之战只是“局部冲突”,更大规模的战争在广阔的新零售领域。

2017 年末到 2018 年初,两个月的时间里,腾讯先后战略投资了万达商业、家乐福中国、永辉超市及其子品牌超级物种、男装品牌海澜之家以及步步高商业连锁;时间线再往前拨一年,则几乎全部是阿里砸钱的身影——银泰、三江购物、百联集团、联华超市、新华都和高鑫零售。

可以说,中国零售的擂台,就这样在过去一年被巨头砸下的重金快速割裂成了两个阵营,阿里和腾讯各自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摆好了阵势,就等一站。

是不是又有些无趣? 华兴资本 CEO 包凡在 2015 年 TechCrunch 北京峰会 上回忆滴滴快的合并的场景时的那句话仍然历历在目“BAT 就是天上的神仙,神仙在看我们人间的人打仗。”

说道滴滴,程维有可能成为这次收购的受益方之一——有投资人在朋友圈戏谑地称,“滴滴倒是松了一口气。”毕竟美团点评有更重要的仗去打了。

向左还是往右?张旭豪去向成疑

抛开即将上演的巨头之战,市场剧变,此时此刻,饿了么掌门人张 旭豪的去向究竟会如何,同样成了坊间议论的焦点。

收购消息爆出之后,当即有传闻称张旭豪将出局,原因是和阿里的对赌失败。

2 月 27 日,张旭豪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篇题为《饿了么澄清张旭豪与阿里对赌失败传闻:严重失实 深感震惊》的饿了么官方声明,指出不存在媒体报道的“对赌”一说,也不存在阿里接管饿了么一说。并表示希望各位亲朋好友都冷静点,每年都有这样的新闻,“看来还是实力不够,需要继续努力!”

不过,在阿里强势作风笼罩下,在 UC、高德、优酷一步步被阿里消化的历史经验之下,张旭豪的回应显然并没有让舆论停止对其最终结局种种猜疑。

在回应和阿里的糟糕关系时,王兴直言不讳的表示阿里非常强,但可以做得更有底线一点。张旭豪随后直接怒怼:你没处理好与股东的关系是你自己的问题。但如果把时间往前推,张旭豪不会这样维护投资。这些年,张旭豪和王兴对阿里的态度发生了 180 度转变。

张旭豪曾对其投资人毫不掩饰地说:老子就想着独立发展,最终有一天能去敲钟、能去上市,能把这个事情做到中国第一。

2013 年饿了么 B 轮融资时,阿里曾与张旭豪接触,但最终没有谈成。华兴资本 CEO 包凡在谈到张旭豪的性格曾说道,对张旭豪而言独立几乎是必然的选择,跟价格无关。因为张旭豪总是会选择自己来掌控公司命运。那时张旭豪曾说,“创业者活着就是战斗,创业者需要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完全都靠资本。”

2013 年 7 月,美团副总裁王慧文去上海见了张旭豪和康嘉,谈到收购事宜。张旭豪拒绝得干脆,“他们还是有敲钟梦想。”王慧文笑着说。

在 2015 年-2016 年期间,张旭豪同王兴见过数次。对于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合并之后成立一家新公司的可能性,张旭豪的看法是,“如果是我们来主导这家公司,我们并不是很排斥的。但如果是对方来主导,我们是比较排斥的。”

今时不同往日。随着阿里入股,关于饿了么与阿里的关系成为张旭豪多次面对媒体时的必答问题。到了去年,再提起阿里和控制权时,张旭豪的看法已经变成:“尽管阿里有强势的一面,但它实质是好的。你说它真是想控制这家公司? 控制不控制,其实在于你做得好不好,你做得不好被收购这是宿命,能被收购那还算有你一个退出渠道,对于股东有交代,有些公司死了连退出都没有。”

十年前,年仅 23 岁的张旭豪和他的研究生同学康嘉开发出网上订餐服务“饿了么”,并逐渐在上海大学城做出名气。十年后,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并成功跻身成为外卖市场的巨头玩家,唯一的竞争对手也仅剩下起家于北京的美团外卖。

在不断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同时,张旭豪对于饿了么的掌控却在逐渐丧失。

十年里,饿了么先后完成了八轮融资,其中在 2016 年和 2017 年获得来自阿里与蚂蚁金服共计约 16.5 亿美元融资。至此,阿里系对饿了么的持股达到 32.94%,取代饿了么管理团队成为饿了么最大股东,随后阿里董事局副主席兼口碑网董事长蔡崇信也加入饿了么董事会,而张旭豪本人股份被稀释到约 2%。

从校园走出的饿了么,在经历过十年市场厮杀最终被阿里收入麾下,这样的结果,在张旭豪决定接受阿里投资时似乎就已经注定,而张旭豪自己站在了事业的十字路口。

题图来自网络

本文 95 亿收购饿了么之后:美团苦战阿里,滴滴松了一口气,腾讯呢?| 深度 来自 动点科技.

原文链接:https://cn.technode.com/post/2018-02-28/meituan-alibaba-didi-tencent/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