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国商业资讯)--说起音乐剧,人们毫无悬念的把目光投向美国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世界两大音乐剧中心。成熟的产业化体系与市场运作,形成了金融与文化的无缝对接、相互促进。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各国也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化生态及模式。纵观国内音乐剧行业近十年的发展,从引进国外经典音乐剧,本土化,再到原创,随着越来越多的音乐剧从业者的不断地研究、摸索与实践,国内的音乐剧市场正在逐步成长与升温。中国音乐剧行业的春天正在孕育中悄然临近,尤其近年来音乐剧行业基地、研究中心相继成立,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个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巨大商业潜力的文化市场,对于所有在音乐剧制作领域里摸爬滚打的人来说都无疑是一个鼓励消息。
虽然音乐剧在世界上已有百年之久,但在中国毕竟是个新鲜事物。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及新生事物的孕育中,难免经历一段混沌时期,一味模仿或是全盘照收,离开了当地的文化根基与土壤,只能是停留在皮毛,观众们不一定买账。对于音乐剧制作里的“拿来主义”,我们要拿什么,又如何拿?在行业的洗牌和市场的发展及检验中,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内容为王、故事为本的重要性,重新审视成熟的西方音乐剧世界,我们不禁深思。
即使经历了引进、本土化,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了西方音乐剧的运作模式、团队,贴近甚至体验了后期制作过程,厚厚的制作圣经从一个道具到演员的一个眼神,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经过多年上千场打磨的作品,其中蕴含的精华与强大的创作源动力可见一斑。然而我们并未得见真正意义上的创作灵魂,原创的艰辛前路还很漫长,我们努力获得了一张按图索骥的藏宝图,而音乐剧世界的秘密仍待开启。这不仅摆在每一个具有长远发展眼光、行业嗅觉敏锐、潜心实干的从业者们,也是所有颇具才华的创作者们共同的挑战。
当音乐剧制作人王红明和万山树读到《开启音乐剧<悲惨世界>创作之门——鲍伯利与勋伯格的音乐剧世界》一书时,如获至宝,并产生了巨大的共鸣。作者玛格丽特在与鲍伯利、勋伯格及所有创作制作一线人员经过无数次的长谈,进行了大量的整理收集后,将《悲惨世界》的整个创作到制作的过程写成此书。
炙手可热的金牌制作人卡麦隆·麦金托什制作的四大音乐剧《悲惨世界》、《剧院魅影》、《西贡小姐》和《猫》中,就有两部出自法国人鲍伯利和勋伯格之手,绝非巧合。从创意、故事、剧本、词曲创作、灯光、音响等设计到导演,从创作到制作,书中所提供的宝贵资料,令王红明与万山树感触颇深,许多地方与他们在制作音乐剧《叶问》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谋而合。
两位制作人早在《叶问》出第一部电影时就看中了这个题材,萌发了制作原创史诗派音乐剧的想法,在这部音乐剧的孕育过程中,思考和总结音乐剧的创制作规律,也和伦敦西区音乐剧大师们交流探讨,如何创制作一部可以传世的中国故事的音乐剧经典之作。实际上,国内不乏满怀热情与才华的团队,推动着中国原创音乐剧与世界水平接轨的进程,尝试跨国家多种形式的合作。然而国内的音乐剧市场毕竟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在缺乏完善的产业机制与配套软硬件,观众群体面不够广泛,市场容量不大的情况下,一部音乐剧从诞生到商业成熟势必要耗费更长的周期。
两位制作人非常清晰地看到中国市场的确潜力巨大,而初步阶段所带来的限制也不可忽视。最终一个大胆而创新的想法在两人的头脑中成形,先做英文版再做中文版。他们决定启用伦敦西区的主创团队,用他们最熟悉的母语英语来创作这个中国故事。权衡各种因素,这似乎是颇具可行性的策略。主创们彼此熟识,常年共同工作,参与创作制作过《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妈妈咪呀》等经典作品。而英文版将可以直接面向国际市场,先在中西文化融合地新加坡驻演,再去对中国文化逐渐认可的西方市场,接受成熟市场的不断挑战,打磨。也只有在这样的市场检验和挑战下,才能迅速成长。然后制作中文版,便可自然“拿来”,并为我所用。为最终的中国市场设计的这条原创之路,看似曲折,无法一步到位,但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必须稳扎稳打,是不可或缺的积累与沉淀。
对于“叶问”这个具有国际化特征的正能量题材,两位制作人充满了信心。事实证明,好的故事题材是可以跨越国界的,正如卡麦隆·麦金托什看到了《悲惨世界》的潜力,找到鲍伯利和勋伯格创作英文版,将这个美国人并不知晓的故事从法国搬上了百老汇的舞台,结果大获成功。战争背景、功夫符号、咏春文化、人性的探索、自我的成长等元素,决定了“叶问”作为史诗音乐剧题材可承载的宽度与深度,所能带给世界观众的感触和感动是共通的。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中国音乐剧的原创之路将在所有创作制作者们每一次的苦闷摸索,每一个不眠夜晚,每一场帷幕升起,每一幕工作剪影,一点一滴一砖一瓦的贡献中逐渐显露。从“拿来”和“分享”中彼此鼓舞支持。如今制作人王红明和万山树通过三年多的筹备和铺垫,已经完成了项目的前期初创制工作,稳步推进中。所在的上海平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也从玛格丽特及卡麦隆·麦金托什公司购下版权,在各界热心文化事业人士的帮助支持下,终于将《开启音乐剧<悲惨世界>创作之门——鲍伯利与勋伯格的音乐剧世界》翻译中文出版,作为国内行业分享。希望能带给同行们宝贵的一手资料,祝愿每一个深谙“拿什么”的人,都将从中找到“如何拿”的答案,而去延续,去丰富,去书写中国音乐剧史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