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美国商业资讯)--全球领先的消费者研究与零售监测公司尼尔森IQ(NIQ)今天发布了《2025年科技消费品行业趋势报告》,预测在新兴市场、替换周期和高端创新推动下,未来一年全球科技消费品销售额将达1.29万亿美元。
NIQ科技及耐用消费品行业全球总裁Julian Baldwin表示:“要在2025年及未来持续增长,品牌方和零售商必须以价值为导向,提供真正能引起当代目的性消费者共鸣的创新产品,其关键在于提升性能、可增强日常体验以及提供切实投资回报。高端化(尤其是通过人工智能)是一个关键的增长杠杆,但前提是这些技术必须直观、方便且有明确的效益。”
2025年的主要技术趋势:
- 家庭娱乐和游戏:沉浸式体验致胜,但时机很重要。中国每周或每天玩游戏的人群比例较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0%。
- 电视机升级将延续到2026年,创新和旧电视机换新将是2025年的主要驱动因素。
- 2024年70寸以上电视机的需求激增25%,展现沉浸式的家居娱乐趋势。
- 游戏电脑进入换新周期,疫情居家时期购买的产品到2025年已到升级之时。
- 音频类产品全球增长3%,主要因为新兴市场需求上升,以及无线头戴式和开放式耳机的普及。
- 智能手机:高端化的目的性消费
- 大部分消费者(71%)会持有同一部智能手机超过3年以上,而这一比例在2020年仅为52%。
- 售价600美元以上的智能手机销量增加了6%,而低价手机的需求下降了1%。
- 虽然AI尚未成为主流购买动机,但极具潜力。仅7.8%的全球购买者表示AI是决定购买的原因,相比2024年的6%有所上升。在智能手机配备AI处理器的采用方面,中国为仅次于发达亚洲市场的第二大市场,占整体收入的41%。
- 充电宝销量增长了7%,主要由欧洲市场带动。制定因地制宜的市场策略对智能手机制造商和零售商仍是关键。中国扩大智能手机补贴政策已推动2025年第一季度需求上升。展望未来,印度、中东和东南亚的经济增长也将推动需求上升。相较之下,日本因对尖端技术的强烈偏好,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
- 健康科技:表现最佳且极具潜力
- 2024年可穿戴设备增长4%,预计在2025年加速增长。
- AI驱动的健康预测功能和个性化体验将推动高端市场增长。
- 在亚太地区,消费者更愿意分享个人健康数据以支持更健康的决策,这与全球趋势一致,57%的全球受访者表示愿意分享此类信息。相比之下,欧洲和加拿大的消费者对分享此类信息更为谨慎。
- 工作场所技术:进入换新季
- 由于2020年疫情期间购买的产品逐渐老化,新一轮电脑/笔记本电脑换新正当时。
- 消费者在升级时优先考虑内存(55%)、操作系统(50%)和电池续航能力(49%)。
- 在巴西、捷克、欧盟五国、匈牙利、荷兰和土耳其等关键市场,2024年黑色星期五笔记本电脑销量较去年同比大增173%。
- 促销活动:折扣推动科技产品消费
- 大型促销活动的影响力不容小觑:2024年,33%的科技产品销售发生在七次大型促销活动期间,高于2021年的29%。
- 预计2025年消费者会将比往年更加关注季节特惠。
- 地区展望:新兴市场将引领增长
- 中国(+5%)和亚洲新兴市场(+4%)将引领全球增长,其次为中东和非洲以及北美地区。 中国的增长主要受到以旧换新和补贴计划的推动,特别推动了高端与节能产品的需求。新兴亚洲则得益于经济稳定、中产阶级崛起和市场渗透率较低。此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住宅建设推动了对家电与电子产品需求的持续上升。
为何这些趋势对2025年特别重要?
NIQ-GfK《2025年科技消费品行业趋势报告》为企业提供了一份前瞻性的发展蓝图,助力品牌挖掘品类增长机会,精准锁定不断演变的消费者群体,并通过数据驱动的创新来提升收入。
下载完整的报告以了解科技消费品行业最具前景的领域及重要战略。
关于尼尔森IQ
NielsenIQ(NIQ)是全球领先的消费者研究与零售监测公司,致力于提供对消费者行为最全面的洞察,并揭示新的增长途径。2023年,NIQ与GfK完成合并,两家极具全球影响力的行业领导者实现整合。如今,我们的全球业务遍及9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约85%的世界人口及超过7.2万亿美元的全球消费者支出。凭借全面的零售解读与消费者洞察,通过卓越的商业智能平台和分析工具,传递市场全貌(Full View ™)。
有关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niq.com
© 2025 Nielsen Consumer LLC. 保留所有权利。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402775382/zh-CN/
CONTACT:
媒体垂询:Sweta Patra(sweta.patra@nielseniq.com)
Hana Hu(hana.hu@nielseniq.com)